真空断路器的发展及特点
一、概述
真空断路器是指触头在真空中关合、开断的断路器。
真空断路器最初由美、英研究,随后发展到日本、德国和原苏联其它国家。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研究真空断路器的理论,到20世纪70年代初正式生产各类真空断路器。真空灭弧室、操动机构、绝缘水平等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,使真空断路器的发展极为迅速,在大容量、小型化、智能化及可靠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。
真空断路器以具备良好的灭弧特性,适宜频繁操作,电器寿命长、运行可靠性高、不检修周期长的优势,在当今我过电力工业城乡电网改造、化工、冶金、铁道电气化以及矿山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产品从过去的ZN1-ZN5几种品种到现在数十个型号、品种,额定电流达到4000A,开断电流达到50KA,甚至有63KA,电压达到35KV等级。
二、真空灭弧的发展
利用真空介质来熄灭电弧的设想在19世纪末就已提出,20世纪20年代制造出了最早的真空灭弧室,但是由于受真空工艺、材料等技术水平的限制,当时并未实现实用化。20世纪50年代以后,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解决了真空灭弧室制造中的很多难题,使真空开关逐渐达到实用水平。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批量生产了额定开断电流为12KA的真空断路器。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发展了横向磁场触头的真空灭弧室,使额定开断电流提高到30KA的水平。20世纪70年代后,日本东芝电气公司研制成功了具有纵向磁场触头的真空灭弧室,使额定电流又进一步提高到50KA以上。目前真空断路器已广泛用于10KV、35KV配电系统中。
三、真空灭弧室的特点
真空灭弧室是真空断路器的关键部件,它是采用玻璃或陶瓷作支撑及密封,内部有动、静触头和屏蔽罩,室内有负压,保证其开断时灭弧性能和绝缘水平。当真空度降低时,其开断性明显降低,因此真空灭弧室不得受任何歪理碰撞,严禁敲击、手拍打,搬动及维护时不得受力,禁止把任何东西放在真空断路器上,以防止落下时打坏真空灭弧室,出厂前真空断路器经过严格平行度检查和装配,维修时应紧固灭弧室的各螺栓,以保证其受力均匀。真空断路器在真空灭弧室内开断电流并进行灭弧,而真空断路器本身没有定性、定量检测真空度特性的装置,所以真空度降低故障为隐性故障,同时,真空度降低将严重影响真空断路器开断电流的能力,并导致断路器的使用寿命急剧下降严重时,会引起开关爆炸。
- 上一篇:永磁机构的特点以及应用 2013/11/19
- 下一篇:合作奋进,携手同行——2013年全国经销商大会在西安隆重召开 2013/8/20